要做“逃兵”还是“战将”,是以撤退的方式逃出困境,还是在困境中设法突围而出,来临的马华中委会是否看清格局,决定着当代马华的命运,也注定了后人心中的历史定位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作者:透视马华@The MCA Insight

马华公会1949年创党至今70年,历任的领导在政治上都敢于冲锋陷阵,是英勇善战的将领,困境中不退缩更不会不战而退。那么目前在政治上进退维谷的当代马华,又会如何替自己历史定位?

1952年,马华中央领导在巫统和另起炉灶的翁惹化之间,犹豫着与何者结盟,当年出任雪州主席的敦李孝式,踏出了关键一步,率先与吉隆坡巫统竞选委员会主席拉萨亚雅合作,两党联手参与隆市地方选举,在12个席次中赢得9个。

李孝式促成联盟 造就国家独立  
这一小步,促成两党在中央阶层结盟,1954年,首度联手上阵各州议席选举,在竞选228议席中横扫226席,随后印度国大党加入,“联盟”正式成型并携手争取了国家独立。

李孝式果敢的一小步,马来亚独立的一大步。设想当年没有这一小步,马华和巫统的合作或迟迟无进展,更遑论“联盟”的顺利诞生,也谈不上国家独立了。

他的身先士卒,促成了“联盟”,也为国家独立奠基,正正反映出当年的马华,确确实实是领军作战的战将!

曾永森负责注册国阵 也一手撮合马中情谊
1969年爆发513种族冲突事件后,“联盟”自觉力量薄弱,为保住执政利益,必须招揽更多盟党,加上为全面照顾东马和西马人民的整体利益,尤其更有效的促进种族和谐与国民团结,于是着手扩大组织成员尤其涵盖东马政党,“国阵”因此而生。

1973年,国阵正式诞生,首任总秘书是马华的敦曾永森,1974年正式注册时,整个程序就是曾永森所主导处理的。曾永森还有一件事为人津津乐道,1971年,我国向中国伸出建交的友谊之手,曾永森是出谋献策的人。

他在1971年11月,以乒乓总会会长身份领队前往中国,不但带去了敦拉萨的亲笔信,还跟混在队伍中的外交官,顺利见到了中国外长。1972年他再次率队到北京参赛,次年邀请中国乒乓队访马,中方也效仿我国,在队伍中混入了外交部副司长。曾永森参与并主导了“乒乓外交”,铺平了马中建交道路。

国阵的诞生,让种族争端在往后日子里长治久安,马中的建交,注定了马中交好,为成千上万家企业带来无限商机,那年代的马华,同样是指挥作战的将领。

林良实曾是先锋 为华裔开路创优大
1980年代,巫统爆发党争被判非法,在新巫统还未筹组成功时,国阵不但内忧外患也群龙无首,蜀中无大将,廖化作先锋,临危受命暂代主席职的马华稳住了国阵,虽然只是过渡期,但也称得上是“先锋”。

在华裔子弟的高教方面,虽无法像战将般主导了公立大学招生的种族固打制政策被废除,但至少也是“开路先锋”,此路不通就另辟出路,为华裔子弟的升学梦,铺设了一条替代路,多次与华社群策群力壮大拉大,还创办了优大,减轻华裔学生负担以助完成升学梦。

那些年代的战士 否定不了的事实
虽然不少人对马华已无感,年轻人甚至会反感,大家可以不重视马华的努力,但却无法忽视他的存在,所谓“没有功劳也有苦劳”,再不喜欢,也无法否决过往曾主导着政党联盟,也推翻不了因马华的存在而生成的事实。

若是把马华从历史长河中抽离出来,少了马华想当年冲锋陷阵的这个“战将”,我国历史说不定就要改写了。回顾那些年的马华,今天的人们可以为之定位作“战将”和“先锋”,不轻易退缩也不曾逃离战场,那么未来的人们,回看今天的马华,又会怎么定位呢?

政权替换的年代 是危机也是转机
国阵509倒台后,失去权力后四分五裂,当年加入国阵的纷纷离去,各自有各自的盘算和内部整顿,只剩巫统、马华和国大党。巫统内部军心涣散,曾因利益走在一起的,也因利益分道扬镳,势力虽大跌却也制造了契机,让三党能回到“联盟”的起点,那个平起平坐的年代。

希盟政府挟着民意上台,执政中央也掌控多州资源,本该声势如日中天,却因行政经验和政治历练不足,盟党关系仍在磨合期,许多决策和行动都让人民遭殃,国家经济备受挑战,人民也没有过上好日子。

谁也料不到盛极一时的巫统瞬间倒下,也难料希盟那么快就开始被嫌弃,这个难能可贵的契机,马华会扮演什么角色?近年老是被华裔瞧不起而唾弃的马华,会不会化危机为转机,化被动为主动,再度扮演“战将”,主导国阵突破困境,一起引着全民杀出一条血路?

前辈的心血是马华的尊严
就算不能主导国阵转型重组,也该最低限度拿出决心解散国阵,而不是逃之夭夭,绝不轻易丢弃先贤前辈们的心血,任由他人胡作非为,甚至要当年亲手注册国阵的曾永森,眼睁睁的看着国阵哪天变得面目全非。

前辈的心血就是马华的尊严;前辈的心血被糟蹋,也就是马华的尊严被践踏。在政治上都做不到有始有终,守护人民的利益时,又如何能从一而终?

身在困境登高一呼 主导才会被瞧得起
无论设法解散国阵筹组新联盟,还是铁了心的重组国阵,马华选择哪一条路都会是主导的“战将”,也能够创造合时宜又有效的监督与制衡力量,全力为人民利益把关,甚至结合并善用各党经营多时的网络为人民找出路,这是马华的高度,也是当代领导心中该有的格局。

只有在这个制高点上,马华才会被瞧得起,而不是在面对着困难时,在未尽一切努力下,就选择最简单、最直截了当的“逃走”。从前的马华领导,都是毅然出战、敢于主导,如今的马华领导,若是贸然撤退、轻言放弃,他日作古又有何颜面去面对马华的列祖列宗?

退出国阵就不会被曲解做逃兵?
况且,退出马华就一定会被瞧得起吗?难道就不担心会被说成没胆量,不敢面对而选择逃避吗?该不会一厢情愿的认为,只要一走了之就会被看作是鼓起勇气,妙想天开的幻想着会因此得到赞扬,而不会被曲解做“逃兵”?

外人不懂马华心怀壮志,才会不解为何不敢退出国阵,政敌丑化马华是必然的,怎会不一口咬定马华是懦夫。然而,清楚理解自家党史和前辈身先士卒斗争事迹的马华,又怎可傻傻分不清“撤走退出”和“突围而出”呢?“逃兵”找退路,“战士”找出路,要看清前路,别看不到路。

魏家祥尝试做战将 获得了马来人赏识
马华当代总会长魏家祥坚定推动着解散国阵,时机未至解散不成,但也至少促使国阵的重组,会议召开前又引领国大党,一起施压国阵最高理事会,成功否决纳兹里的国阵总秘书委任,这些行动都与他过去常被嘲讽的“公公”形象格格不入,不难发现,他正试着引领马华扮演“战将”的角色。

魏家祥下野后的表现,虽依旧未能得到华裔普遍的认同,那不过是华裔因对马华积怨许久还没释怀,不代表永不回心转意,然而,与马华即非命运共同体,也没那么多情仇瓜葛的马来人,却很赏识魏家祥的表现,他在社交媒体的国文帖文,反应相对热烈也正面,哪怕解散国阵的主张不被马来网民所认同,却也因其果敢作风而肃然起敬。

 

连友族同胞都能因谅解而给予尊重,那么,与魏家祥共事多年的马华领袖,经常关注其一举一动的马华党员,只要也心系着马华的尊严,又怎会看不透眼前局面,弄不清魏家祥的用意,进而无视他在孤军作战而不做其后盾呢?

中委会主宰当代马华的历史定位
要做“逃兵”还是“战将”,是以撤退的方式逃出困境,还是在困境中设法突围而出,来临的马华中委会是否看清格局,决定着当代马华的命运,也注定了后人心中的历史定位。何者才是勇者无惧,马华的尊严又何在,马华中委会以致过后的代表大会,就是答案。

*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*

分享